2001年是新世紀的開局年,也是我州實施“十五”計劃的第一年。全州各族人民在自治州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和發展這個主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團結一致,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克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取得了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好局面。
一、綜合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實現了全年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初步測算,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7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1.43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4.96億元,增長54.1%。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4.5%、14.7%和50.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220元。
市場物價穩中趨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上漲4.1%。從分類消費品價格指數看,食品和交通類價格漲幅較大,是影響和帶動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其中食品上漲8.8%,煙酒及其用品下降0.5%,衣著下降1.3%,家庭設備用品與上年持平,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下降0.1%,交通及通訊上漲3.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與上年持平,居住下降0.7%。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1.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0.3%。
經濟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村產業結構層次低,科學技術含量低,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緩慢,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大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對外貿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財政狀況依然困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864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農業增長1.4%,林業增長34.5%,牧業增長6.6%,漁業生產增長1.7%。
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主要農作物種植呈“三增、一減”趨勢,即棉花、油料和蔬菜瓜果增加,糧食減少。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1.4萬畝,比上年下降4.8%;棉花種植面積8萬畝,增長14.9%;油料種植面積2.6萬畝,增長9.7%;蔬菜瓜果面積12.4萬畝,增長16.9%。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68379噸,比上年減產7624噸,下降4.3%。其中,小麥產量92772噸,減產9624噸,下降9.4%。玉米產量達65406噸,增產2914噸,增長4.7%。
經濟作物產量有增有減。棉花產量6288噸,比上年增產1382噸,增長28.2%;油料產量3389噸,減產409噸,下降10.8%。
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繼續提高。糧食平均畝產328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其中:小麥和玉米平均畝產分別為310公斤和368公斤,小麥減少5公斤、玉米增加9公斤。棉花畝產為79公斤,比上年增加8公斤;油料畝產133公斤,減少30公斤。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770畝,比上年增長38.1%;新育苗1695畝;零星植樹103萬株。農村采伐木材14815立方米,下降16.3%。
園藝快速發展。年末實有果類面積10.3萬畝,比上年增長17.5%,產量20546噸,增產1172噸,增長6.1%。其中,葡萄面積4.2萬畝,產量為7121噸,杏面積5.1萬畝,產量為9411噸。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持續增長。牲畜出欄較快,牲畜商品率為48.1%;年末牲畜存欄144.54萬頭,比上年增長0.8%。年內牲畜出欄達79.51萬頭,增長1.4%;全年肉產量達19512噸,比上年增長1.3%;綿羊毛產量1612噸,增長13.9%;牛奶產量15001噸,增長10.8%。
農業投入的增加有效的改善了生產條件。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111136千瓦,比上年增長4%;農用大中型拖拉機992臺,增加57臺;小型手扶拖拉機3881臺,增加138臺;排灌機械總動力5159千瓦;農業用電量959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0%;化肥施用量(按折純法計算)8562噸,下降18.9%;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78噸,地膜覆蓋面積10.2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行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國有工業企業改制不斷深化,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并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8806萬元,比上年增長8.8%。國有企業生產穩定增長,非國有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國有工業完成產值7059萬元,比上年下降4.8%;非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1746萬元,增長15.7%。在全部工業企業產值中,輕工業完成7636萬元,增長23.5%;重工業完成11170萬元,增長0.3%。在全部工業企業產值中,州屬工業產值18363萬元,增長14.1%。產銷銜接進一步好轉、庫存繼續減少。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3%,比上年上升4.1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年末產成品庫存585萬元,比上年下降18.5%。水泥、鉛鋅精礦、黃金、毛皮、塑料制品等產品產量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好轉。全年國有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379萬元,比上年下降18.8%;實現利潤-244萬元,比上年減虧1864萬元;實現利稅總額349萬元;虧損企業仍然未減少,但虧損額大幅度下降,虧損面為56%,虧損企業虧損額378萬元,比上年下降82.5%。
自治州所屬全部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產值9182萬元,比上年增長7.7%。單位工程施工132個,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05萬平方米,增長21.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自治州在加大農業投入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建設進程,認真做好農村電網改造、職工住宅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建設,繼續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793萬元,比上年下降3.4%。新增固定資產21994萬元,比上年增長5.4%。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17851萬元,下降0.4%;股份制投資450萬元;城鎮私人建房投資5407萬元,增長37.4%。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17290萬元,增長7.1%;其它投資1096萬元,下降76%。
投資結構逐步改善。農林牧漁業投資492萬元;建筑業投資3821萬元;衛生、體育、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業投資1709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投資2691萬元;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投資1854萬元。
職工住宅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國有單位住宅投資5129萬元,比上年增長11.2%。住宅竣工面積98057平方米,下降36%。
基本建設投資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85萬畝;新增光纖通訊電纜70公里、程控交換機1.12萬線、長途電纜線路長度13公里;新建公路32公里;新建獨立公路橋梁680米。
五、運輸郵電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郵政通信業建設步伐加快,對促進我州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全年各種交通工具完成貨物周轉量28026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58.3%。其中鐵路9474萬噸公里,增長85.1%;公路18552萬噸公里,下降70%。完成旅客周轉量16218萬人公里,下降60.7%。其中鐵路2771萬人公里,公路13447萬人公里。
全年郵電系統完成業務總量4544萬元,比上年增長20.8%。全年新增交換機容量9415門,總容量達42359門,增長28.6%;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43507戶,增長60.7%。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8007戶,移動電話用戶15500戶。全州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0部,增加4部,增長59.7%。年末因特網主叫電話號碼計費用戶超過1000戶。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市場銷售穩中有升。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39萬元,比上年增長6.9%。分城鄉看,城市零售額13781萬元,比上年增長7.2%;縣零售額8325萬元,增長7.5%;農村零售額2733萬元,增長3.5%。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為17491萬元,增長8.8%;餐飲業1938萬元,增長10.6%;制造業1516萬元,下降3.6%;農業生產者零售額3094萬元,增長1.3%;其他行業800萬元,增長3.2%。
全州商品貿易市場共有22個。全年商品成交額達10045萬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城市4730萬元,增長1.6%;農村5315萬元,增長52.4%。
對外貿易大幅度下滑。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720萬美元,比上年下降26.2%。其中,出口589萬美元,下降70%;進口1131萬美元,增長2.2倍。
七、財政、金融與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稅收征管力度進一步加強,財政收入持續增收,積極調整支出結構,財政支出保證工資發放和機構的正常運轉,支持了自治州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958萬元,比上年減少270萬元,主要是退農牧業稅757萬元所致。如果加上農牧業稅減免因素,實際實現收入4715萬元,增加487萬元,增長11.5%。財政支出63676萬元,比上年增長51%。
金融運行平穩,存款增勢不減,貸款總量增加但增幅緩慢。全年各項存款13.58億元,比年初增加2.13億元,增長18.7%。儲蓄存款增幅顯著,年末城鄉儲蓄存款余額7.75億元,比年初增加0.61億元,增長8.7%。各項貸款8.36億元,比年初增加0.06億元,增長0.7%,其中,短期貸款3.64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43.6%。全年現金累計凈投放4.2億元,比上年多投放貨幣1.92億元。
保險業迅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2014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850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116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3%和16.4%。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穩步、健康、協調發展。深化教學體制改革,推進漢語授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實施第二期九年義務教育工程。普通中學58所,在校學生34345人,比上年增長12.7%;小學237所,在校學生74717人。學前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自治州加快實施“科教興州”戰略,科技工作圍繞解決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廣應用了一批科技示范項目,對促進自治州種植業發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環保、技術監督、氣象、地震等部門在自治州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全州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958人,比上年增長0.7%。企業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85人,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473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州有5個文藝表演團體,在國內外共演出180場。全州有圖書館3個,圖書總藏量達16.21萬冊,群藝館1個,文化館4個。全州舉辦展覽27個,組織文藝活動30次。文化經營機構37個。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州共有衛生機構9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3所,病床床位1450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368人,比上年增長5.3%。其中:少數民族1816人,占77.5%。醫生1067人,護師、護士742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5.4人;每千人有床位數3.3張。
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及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成績,一些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體育事業得到發展。全年我州在自治區各類比賽中獲25個獎項。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全民健身達標人數77562人,其中:合格67870人,達標率87.5%。
新聞出版事業取得了新成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覆蓋面達85.6%和89%。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增長得到較好的控制。全年出生人口7506人,出生率為17.1‰;死亡人口1941人,死亡率為4.4‰;全年凈增長人口5565人,自然增長率12.7‰。年末全州總人口441804人,其中,城鎮人口97082人,占22%;鄉村人口344722人,占78%。在總人口中,柯爾克孜族130027人,維吾爾族280817人,漢族25462人。
農牧民收入有所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71元,比上年增加70元,增長7%。全州已有城市貧困人口2295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
全年安置待業人員、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及其他人員3168人。年未在崗職工總數35312人,比上年下降4%,主要是國有企業職工下降所致。職工工資總額47255萬元,比上年增長47.4%;職工年人均貨幣工資13527元,增加4656元,增長52.5%。
社會保障事業均衡發展。全州有4462名職工參加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單位668個,參保34943人;失業保險參保5500人。
注:1、本公報中的國內生產總值為預計數,其它均為年報數。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