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公報 > 新疆

克孜勒蘇州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時間:2010-01-20 09:35:08 來源:克孜勒蘇州統計局 作者:admin 點擊:774次

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沖擊和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經濟發展受到局部影響,但全州上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戰勝了各種困難,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上升的勢頭。國民經濟運行質量良好,經濟增長率逐季攀升,整體經濟增勢強勁。農業生產步入新的高速增長期,主要農產品價格回升,優勢特色農產品取得歷史性的豐收,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工業生產穩步提高,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投資力度加大;消費需求不減;財政金融運行正常。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全面超額完成計劃。

一、綜合

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實現了全年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初步測算,2003年,克州生產總值12.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8%。從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7億元,增長8%;第二產業增加值2.34億元,增長25.1%,其中工業增加值0.74億元,增長7.87%,建筑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34.24%;第三產業增加值6.21億元,增長8.77%。在克州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克州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1.7%、18.7%和49.6%。人均克州生產總值2717元。

市場物價略微上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8%,食品類價格90.7%,下降9.3%;衣著類99.3%,下降0.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99.4%,下降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98.5%,下降1.5%;交通和通訊類100.2%,上漲0.2%。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1.7%,上漲1.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2.1%,上漲2.1%。

2003年年末單位從業人員35713人,其中,在崗職工34460人,比上年下降0.27%,其中企業在崗職工6060人,下降1.14%;行政事業在崗職工28400人,下降0.7%。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年有下崗職工1482人;已安置就業人數6366人,增長47.3%。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5572人,下降2.7%。

經濟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仍然受到結構性矛盾和產業化水平不高的制約;農村產業結構層次低,農牧民收入結構較為單一;工業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少,投資結構不合理問題仍較為明顯;消費需求仍顯不足,城鄉消費差距繼續拉大,農村市場發展滯后等;旅游、信息等服務業發展緩慢;財政狀況依然困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農業

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全州各級農業部門,以市場為導向,以園藝、畜牧業為中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廣應用各項農業新技術,加快調整農業結構的步伐,初步形成了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三足鼎立的格局。努力克服地震、冰雹、洪水、低溫、干旱、暴雪等多種自然災害,使農業生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增長速度創5年來的最高水平。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673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農業增長13.87%,林業增長36.12%,牧業增長3.69%,漁業生產增長1.02%。

種植業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大力推行套種的品種,實現農產品的多樣化發展。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擴大蔬菜、瓜果等種植面積,減少棉花、油料等種植面積。全州總播種面積67.3萬畝,比上年下降2.6%。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50.01萬畝,比上年下降4.7%;蔬菜、瓜果和其他農產品種植面積9.17萬畝,比上年增長7.13%;棉花7.07萬畝,比上年增長23.4%,油料種植面積1.05萬畝,比上年下降54.4%。全州糧食產量達17.65萬噸,比上年增長0.2%。其中小麥產量達9.45萬噸,比上年增長0.8%;玉米產量達7.42萬噸,比上年增長0.3%。棉花產量6184噸,比上年增產1509噸,增長32.3%;油料產量1033噸,減產1517噸,下降59.5%。

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繼續提高。糧食平均畝產353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其中:小麥平均畝產為335公斤,增加14公斤,玉米平均畝產為381公斤,增加15公斤。棉花畝產為87.5公斤,比上年增加5.9公斤;油料畝產98公斤,減少12公斤。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投入進一步加大。加強草原生態建設,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全年完成造林面積9.82萬畝,比上年增長47.23%;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4.22萬畝,新育苗1230畝;零星植樹85.45萬株,農村采伐木材1.39萬立方米。

特色林果業發展速度加快。因地制宜的葡萄、杏等優質果品逐漸形成規模。年末實有果類面積15.6萬畝,比上年增長15.56%,產量41411噸,增產14929噸,增長56.37%。其中,葡萄面積4.94萬畝,產量為22926噸,杏面積9.4萬畝,產量為15321噸,石榴面積0.22萬畝,產量為479噸。

畜牧業和漁業生產持續增長。牲畜出欄較快,牲畜商品率繼續上升;年末牲畜存欄數153.5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5%,肉類總產量22352噸,增長8.5%,奶類產量23891噸,增長3.9%。繼續提高改良技術和改善繁殖條件,使牲畜繁殖成活率上升,牲畜繁殖成活數92.58萬頭(只),牲畜繁殖成活率94.7%,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牲畜出欄數達87.08萬頭,增長6.6%,商品率為51.4%。漁業產量為156噸,增長1.3%。

農業投入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生產條件。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13.1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3.28%;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617臺,增加472臺;小型手扶拖拉機4602臺,增加328臺;排灌機械總動力5156千瓦;農業用電量1165萬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1.44%;化肥施用量(按折純法計算)9017噸,增長7.1%;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16噸,地膜覆蓋面積8.92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行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國有工業企業改制不斷深化,企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1841萬元,比上年增長9.3%。國有企業生產降幅較大,非國有工業生產大幅增長。國有工業完成產值6134萬元,比上年下降22.0%;非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5707萬元,增長23.6%。在全部工業企業產值中,輕工業完成9763萬元,增長8.1%;重工業完成12078萬元,增長10.0%。產銷銜接進一步好轉、庫存繼續減少,工業產品銷售率為101.1%,比上年增加4個百分點。小麥粉、自來水、鉛鋅精礦、塑料制品等產品產量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小麥粉增長72.2%,自來水生產量增長33.4%,鉛鋅精礦增長40.5%,塑料制品增長2.4倍。原煤、原鹽、水泥等產品分別下降26.1%、0.4%、1.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實現銷售收入10626萬元,比上年增長32.0%;實現利潤-182萬元,虧損額比上年增加62萬元;實現利稅總額456萬元。虧損企業持續減少,企業虧損面40.0%,比上年下降5.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943萬元。按行業看除了煤炭、印刷業、電力、自來水外,其余有色金屬、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業、水泥制造業等行業處盈利狀態。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自治州所屬全部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產值13740萬元,比上年下降18.98%。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8.8萬平方米,增長6.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歷史機遇,加快開發建設步伐,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投資,加大了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完成45640萬元,比上年增長47.5%。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29001萬元,增長66.0%;非國有經濟投資16639萬元,增長3.4倍;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39701萬元,增長48.2%;其它投資1000萬元,增長34.0%;更新改造投資93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519萬元;城鎮私人建房投資2327萬元,下降13.1%。全年施工項目139個。

投資結構逐步改善。農林牧漁業投資3523萬元;工業投資12870萬元;建筑業投資45萬元;衛生、體育、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業投資2695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投資2700萬元;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投資4281萬元。

職工住宅投資穩定增長。全年國有單位住宅投資6743萬元,比上年增長26.3%。住宅竣工面積11.21萬平方米。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郵政通信業建設步伐加快,對促進我州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年各種交通工具完成貨運量143.5萬噸,比上年增長34.4%;貨物周轉量30899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3.5%。完成旅客量229萬人,增長7.2%;旅客周轉量20076萬人公里。

全年郵電系統完成業務總量6444萬元,比上年增長28.1%。全年新增交換機容量17292門,總容量達69792門,比上年增長32.9%;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82190戶,增長35.9%。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7030戶,移動電話用戶35160戶。全州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8部。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客102388人次,增長25%,其中:國內旅游客93268人次,增長36.2%,國外旅游客9120人次,下降32.1%,旅游總收入達1920萬元,增長26.3%。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穩中趨活。今年“節假日消費”明顯、新興業態的快速發展,促使消費品市場不斷趨活,市場結構趨向完善。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對消費品市場產生有效的拉動作用。城市消費市場較平穩,農村消費市場較淡。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1%。城市零售額26893萬元,增長11.5%;農村零售額2968萬元,增長7.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為26401萬元,增長10.4%;餐飲業2620萬元,增長18.6%;其他行業840萬元,增長8.3%。

全州個體工商戶達6371戶,增長6%,私營企業91戶,全部從業人員12552人,增長8.2%,全州消費品市場有22個,其中:城市9個,農村13個,消費品市場成交總額11651萬元。

外貿進出口下降。200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1935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9%。進口好于出口,進口持續增長,出口仍處下降態勢。出口總額12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69.7%;進口總額1814萬美元,增長3.8%。

2003年,我州招商引資有突破性的進展,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的資金對二、三產業投資的比重有所提高,這對今后我州增加財政收入提供了空間。引進了浙江海寧卡森集團、四川成都恒遠公司、山東大成集團、深圳中深國際集團、北京中坤集團、甘肅建新集團、河南新匯公司、烏魯木齊安淇拉公司等一批國內、疆內知名企業落戶我州。全年引進各類項目36個,合同引資13.8億元。

七、財政、金融與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稅收征管力度進一步加強,財政收入持續增收,積極調整支出結構,財政支出保證工資發放和機構的正常運轉,支持了自治州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等稅金呈現快速增長,使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州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312萬元,比上年增長15.31%。其中實現工商稅3449萬元,增長13.7%,實現農牧業稅976萬元,下降11.8%。財政支出81574萬元,增長9.83%,自給率為7.7%。

金融運行平穩,存款增勢不減,貸款增速緩慢。年末各項存款19.18億元,比年初增加2.82億元,增長17.24%。儲蓄存款增幅顯著,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73億元,比年初增加1.7億元,增長18.6%。各項貸款8.2億元,比年初增加0.42億元,增長5.1%,其中,短期貸款3.10億元,比年初減少0.16億元,下降4.9%,占各項貸款總額的37.8%。全年現金累計凈投放7.11億元,增長45.22%。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2837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004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183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7%和2.1%。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穩步、健康、協調發展。深化教學體制改革,推進“雙語”授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普通中學65所,在校學生44360人,比上年增長8.5%;小學229所,在校學生61438人,比上年下降9.9%。學前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學齡兒童5714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7.4%。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自治州加快實施“科教興州”戰略,科技工作圍繞解決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廣應用了一批科技示范項目,對促進自治州種植業發展做出了可貴的貢獻。環保、技術監督、氣象、地震等部門在自治州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全州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321人,其中企業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0人,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21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州有5個文藝表演團體,在國內外共演出282場。全州有圖書館3個,圖書總藏量達12.5萬冊,群藝館1個,文化館4個。全州舉辦展覽3個,組織文藝活動168次,文化經營機構73個。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及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成績,一些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年末全州共有衛生機構63個,病床床位1477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13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837人;注冊護士、藥劑人員、檢驗人員以及其它1376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4.9人;每千人有床位數3.2張。醫院、衛生院44所,病床床位1428張。

體育事業得到發展。全年在國內各類比賽中獲31個獎項。其中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12枚。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全民健身達標人數10.96萬人,其中,合格8.2萬人,達標率74.8%。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新聞出版事業取得了新成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覆蓋面達91.5%和88.5%。有線電視總戶數1.08萬戶,入戶率為10.30%,有線電視網絡總長443公里,其中:光纜107公里,電纜336公里。

克州所轄三縣一市有33個鄉廣播電視站,通廣播的鄉36個,通電視的鄉33個,通廣播的村210個,通電視的村213個。

2003年,柯語譯制中心共譯制中外影片7部54集。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人口增長得到較好的控制。全年出生人口7047人,出生率為15.48‰;死亡人口1718人,死亡率為3.77‰,自然增長率11.71‰。年末全州總人口458449人,其中,城鎮人口109693人,占24%;鄉村人口348756人,占76%。在總人口中,柯爾克孜族133886人,維吾爾族290362人,漢族29099人。

農牧民收入有所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長13.1%。全州目前有城市貧困人口21343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028人。全年解決溫飽的特困戶7492戶、33481人,全年833戶牧民實現定居半定居。

全州年未在崗職工工資總額50347萬元,比上年增長6.57%;職工年人均貨幣工資14562元,增長6%。

社會保障事業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據測算,2003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900元,比上年增長6%。全州有38716名城鎮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在職工);養老保險人數4989人;失業保險人數16449人。

注:克州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福利院在线看AV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