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黨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中心,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創新思路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化進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擴大,財政持續增收、金融形勢良好,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一、綜合
國民經濟穩定增長,實現了全年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初步測算,2004年,克州生產總值14.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從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3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2.85億元,增長17%,其中工業增加值0.9億元,增長20%,建筑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7.1億元,增長11.3%。在克州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克州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0.3%、20%和49.7%。人均克州生產總值3040元。
市場物價有所上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3%,上漲3.3%。食品類價格增長7.5%;衣著類下降3.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下降8.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下降0.3%;交通和通訊類上漲2.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下降0.9%。
2004年年末單位從業人員36450人,其中,在崗職工33035人,比上年下降4.1%,其中企業在崗職工5668人,下降6.47%;行政事業在崗職工27367人,下降3.45%。據勞動部門統計,當年安置就業人數6367人,與去年持平。年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1982人,下降64.4%。
經濟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仍然受到結構性矛盾和產業化水平不高的制約;農村產業結構層次低,農牧民收入結構較為單一;工業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少;消費需求仍顯不足,城鄉消費差距繼續拉大,農村市場發展滯后等;部分服務業發展緩慢;財政狀況依然困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農業
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441萬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農業增長6.8%,林業下降33.8%,牧業增長10.1%,漁業增長1.6%。
全州總播種面積65萬畝,比上年下降3.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44.67萬畝,下降10.7%;蔬菜、瓜果和其他農產品種植面積9.93萬畝,增長8.23%;棉花9.21萬畝,增長30.3%;油料種植面積1.19萬畝,下降13.3%。全州糧食產量達165418噸,下降6.3%。其中小麥產量達85076噸,下降10%;玉米產量達73823噸,下降0.5%。棉花產量8244噸,增產2060噸,增長33.3%;油料產量979噸,減產54噸,下降5.2%。
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繼續提高。糧食平均畝產370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其中:小麥平均畝產為356公斤,增加21公斤,玉米平均畝產為395公斤,增加14公斤。棉花畝產為89.5公斤,增加2公斤;油料畝產82公斤,減少16公斤。
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投入進一步加大。加強草原生態建設,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全年完成造林面積7.57萬畝,比上年下降22.9%;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4.22萬畝,新育苗2154畝;零星植樹80.32萬株,農村采伐木材7759立方米。
特色林果業發展速度加快。因地制宜的葡萄、杏等優質果品逐漸形成規模。年末實有果類面積19.46萬畝,比上年增長24.7%,產量48293噸,增產6882噸,增長16.6%。其中,葡萄面積6.42萬畝,產量為31814噸,杏面積11.75萬畝,產量為14201噸,石榴面積0.25萬畝,產量為500噸。
畜牧業生產持續增長。牲畜出欄較快,牲畜商品率繼續上升;年末牲畜存欄數158.66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3%,肉類總產量23984噸,增長7.3%,奶類產量23618噸,下降1.1%。繼續提高改良技術和改善繁殖條件,使牲畜繁殖成活率上升,牲畜繁殖成活數97.81萬頭(只),繁殖成活率95.8%,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牲畜出欄數達91.11萬頭,增長4.03%,商品率為52.22%。
農業投入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生產條件。全州農業機械總動力14.3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9.4%;農用大中型拖拉機2095臺,增加478臺;小型拖拉機4676臺;排灌機械總動力5130千瓦;農業用電量1423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22.2%;化肥施用量9745噸(按折純法計算),增長8.1%;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31噸,地膜覆蓋面積11.85萬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行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國有工業企業改制不斷深化,企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63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規模以上企業大幅度增長,規模以下企業生產有所下降。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18200萬元,增長86.1%,規模以下企業完成產值8100萬元,下降24.3%。
主要產品產量中,發電量、條磚、鉛鋅精砂、食用植物油、塑料制品等產品產量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發電量增長16.7%,條磚增長10%,鉛精砂增長5%,鋅精砂增長12%,食用植物油增長9.5%,塑料制品增長20%,新增輕革129萬平方米,水泥熟料25萬噸。原煤較上年下降2.8%,原鹽下降10%,水泥下降80%,小麥粉下降17.5%,自來水下降1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有所下降。實現銷售收入17309萬元,比上年增長62.9%;實現利潤-1400萬元,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7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倍;實現利稅總額-557萬元。企業虧損面43%,比上年上升3個百分點。按行業看除了有色金屬、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業、水泥制造業等行業盈利以外,煤炭、印刷業、電力、自來水等行業均處虧損狀態。
自治州所屬全部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產值14222萬元,比上年增長3.5%,所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8.4萬平方米,下降2.1%。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投資,加大了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使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完成74405萬元,比上年增長63%。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43618萬元,增長50.4%;非國有經濟投資30787萬元,增長85%;按投資管理渠道劃分,基本建設投資54036萬元,增長36.1%;其它投資5954萬元,增長5倍;房地產開發投資12921萬元,增長4.1倍;城鎮私人建房投資1494萬元,下降35.8%。全年施工項目135個。
投資結構逐步改善。農林牧漁業投資13484萬元;工業投資5219萬元;衛生、體育、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影視業投資2841萬元;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投資10510萬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4329萬元。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住宅投資大幅增長。全年住宅投資29626萬元,比上年增長2.2倍。住宅竣工面積75.8萬平方米。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郵政通信業建設步伐加快,對促進我州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年各種交通工具完成貨運量150萬噸,比上年增長4.5%;貨物周轉量34350萬噸公里,增長11.2%。完成旅客量280.8萬人次,增長22.6%;旅客周轉量20590萬人公里,增長2.6%。
全年郵電系統完成業務總量7252萬元,比上年增長12.5%。全年新增交換機容量16000門,總容量達74000門,增長6.0%;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93232戶,增長13.4%。其中:固定電話用戶55000戶,移動電話用戶38232戶。全州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0部。
為慶祝自治州五十年大慶,中坤集團舉辦的國際熱氣球比賽、國際大學生登山運動等一系列活動,為我州的州慶活動增添色彩,提高了我州的知名度。2004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2.17萬人次,增長18.8%,其中:國內游客10.84萬人次,增長16.2%,國外游客1.34萬人次,增長46.6%,旅游總收入達2433萬元,增長26.7%。
六、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穩中趨活。今年“節假日消費”明顯,促使消費品市場不斷趨活,市場結構趨向完善。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40萬元,比上年增長12.9%。城市零售額30598萬元,增長13.8%;農村零售額3142萬元,增長5.8%。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為29543萬元,增長11.9%;餐飲業3218萬元,增長22.8%;其他行業979萬元,增長16.5%。
全州個體工商戶達6192戶,下降2.8%,從業人數9223人,下降11.7%,注冊資金4791萬元,下降8.0%;私營企業179戶,增長96.7%,從業人員3571人,增長69.1%,全州消費品市場有23個,其中:城市11個,農村12個,消費品市場成交總額11651萬元。
外貿進出口大幅度增長。我州境內的伊爾克什坦口岸和吐爾尕特兩口岸,2004年進出口貨物量達56.91萬噸,增長88.7%,進出口貨值39021萬美元,增長108.6%。2004年自治州邊貿企業進出口貿易總額401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7.4%。進口和出口均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出口好于進口。出口總額1148萬美元,增長8.5倍。進口總額2865萬美元,增長57.9%。
2004年,我州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廣泛運用多種形式多渠道招商,始終把服務放在第一位,努力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年引進各類項目57個,其中區外項目26個,合同引資13.88億元,當年執行合同3.23億元,增長7.7%。
七、財政、金融與保險業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稅收征管力度進一步加強,財政收入持續增收,積極調整支出結構,財政支出保證工資發放和機構的正常運轉,支持了自治州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全州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966萬元,比上年增長26.2%。其中實現工商稅4289萬元,增長24.3%,實現農牧業稅668萬元,下降31.56%。財政支出88866萬元,增長8.94%,自給率為9.0%。
金融運行平穩,存款增勢不減,貸款增速緩慢。年末各項存款21.47億元,比年初增加2.29億元,增長11.95%。儲蓄存款增幅顯著,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01億元,比年初增加1.28億元,增長11.93%。各項貸款8.96億元,比年初增加0.76億元,增長8.99%,其中,短期貸款4.0億元,比年初增加0.99億元,增長31.89%。全年現金累計凈投放8.86億元,增長24.59%。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3131萬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54萬元,增長19.4%,人壽險保費收入1777萬元,下降3.1%。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穩步、健康、協調發展。普通中學64所,在校學生37640人,比上年下降15.2%;小學217所,在校學生56761人,比上年下降7.6%。學前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學齡兒童在校學生數52000人,入學率為99.18%。
科技事業不斷進步。自治州加快實施“科教興州”戰略,科技工作圍繞解決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廣和應用了木納格葡萄無核化栽培,小麥、玉米、棉花高產攻關,依達良松土補播噴灌技術等一批科技示范項目。全州企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190人,其中企業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9人,事業單位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741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州有5個文藝表演團體,在國內外共演出700場。全州有圖書館4個,圖書總藏量達15萬冊,群藝館1個,文化館4個。全州舉辦展覽3個,文化經營機構196個。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及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成績,一些地方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年末全州共有衛生機構62個,病床床位1441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109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865人;注冊護士、藥劑人員、檢驗人員以及其它1224人。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4.5人;每千人有床位數3.1張。醫院、衛生院45所,病床床位1389張。
體育事業得到發展。全年在國內各類比賽中獲21個獎項。其中金牌9枚,銀牌5枚,銅牌7枚。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全民健身達標人數10.91萬人,其中,合格8.2萬人,達標率89.6%。
新聞出版事業取得了新成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作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覆蓋面達88.6%和85.6%。有線電視總戶數7245戶,入戶率為6.6%,有線電視網絡總長338公里。
2004年末,通廣播電視的鄉37個,通有線電視的鄉9個。通廣播電視的村208個,其中:通有線電視的村29個。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年末全州總人口468097人,其中,城鎮人口116367人,占24.85%;鄉村人口351730人,占75.15%。在總人口中,柯爾克孜族134126人,維吾爾族297273人,漢族31489人。人口增長得到較好的控制。據計劃生育部門統計,全年出生率為17.41‰,自然增長率12.67‰。
農牧民收入有所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全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406元,比上年增加86元,增長6.5%。有21669城市貧困人口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26人。全年越過低收入貧困標準的農戶4055戶,19283人。
全州年末在崗職工工資總額53050萬元,比上年增長5.36%;職工年人均貨幣工資16178元,增長11.1%。
社會保障事業均衡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據測算,2004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200元,比上年增長6.1%。全州有41350名城鎮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在職工);養老保險人數7677人;失業保險人數17630人。分頁標題[/!--empirenews.page--]
注:
1、本公報中克州生產總值、工業、建筑業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克州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