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治疆方略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樹牢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努力推進城市轉型發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722.4億元(現價,下同),較上年增長7.5%(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9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501.3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216.1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0.68:69.40:29.91。
二、農業
全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4億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8%。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13.1%;林業增加值0.6億元,下降16.1%;畜牧業增加值1.9億元,下降1.3%;漁業增加值0.04億元,下降12.1%。
三、工業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46.4億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8.5%。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7%。其中,地方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1.5億元,增長19.6%,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6%。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80.8億元,增長23.2%;實現利稅總額295.4億元,增長62.0%,其中,稅金230.3億元,增長5.2%;利潤總額為65.1億元。
四、投資和建筑業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投資264.0億元,比上年增長40.5%。其中,中央項目投資158.0億元,增長25.1%;地方項目投資106.0億元,增長72.2%。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2.6億元,增長4269.3%;第二產業投資176.4億元,增長25.9%,第三產業投資85.0億元,增長78.2%。
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2.8億元,比上年增長34.6%。房屋施工面積393.2萬平方米,增長2.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90.1萬平方米,增長2.1%。房屋竣工面積53.3萬平方米,下降33.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5.0萬平方米,下降47.2%。商品房銷售面積32.0萬平方米,下降65.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1萬平方米,下降71.5%。
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7.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全市有資質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97.9億元,增長53.2%。竣工產值74.4億元,增長3.9%。
五、郵電、交通、旅游
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9644.11萬元,比上年增長12.17%;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13256.26萬元,增長10.91%。電信業務收入59531.3萬元。固定電話用戶11.6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9.9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3萬戶;ヂ摼W用戶20.5萬戶。
全市備案登記快遞企業65家,比上年減少19.8%。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219.0萬件,增長13.9%;快遞業務投遞量1047.0萬件,增長20.5%;全年快遞業務收入5687.7萬元,增長11.3%。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3.5萬輛(包括三輪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增長6.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0.7萬輛,增長8.8%。全市共有城市公交汽車521輛,城市公交線路46條。全年鐵路旅客周轉量111.0萬人次,較上年增長27.1%;民航旅客周轉量39.1萬人次,增長44.0%;公路旅客周轉量75.6萬人次,下降18.7%。
全年旅游業總收入44.5億元,增長26.4%。全年接待游客520.1萬人次,增長27.8%。入境旅游人數15226人次,其中,外國人13317人次;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909人次。
全市旅游企業409家,其中旅行社25家;星級飯店15家(五星級1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12家、二星級1家);社會賓館234家;景區景點33家;“農家樂”109家;滑雪場4家。旅游業直接從業人員11926人。擁有國家級A級旅游景區11個,其中,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級3A級旅游景區8個,國家級2A級旅游景區1個。
六、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1億元,比上年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
按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7.9億元,增長5.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2億元,增長7.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5.8億元,比上年增長5.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3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57.9億元,增長5.2%;餐飲收入額8.2億元,增長7.7%。
從銷售商品分類看,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通訊器材類增長0.6%,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增長1.4%,書報雜志類增長2.4%,石油及制品類比上年增長4.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9.0%,中西藥品類增長22.4%,金銀珠寶類增長44.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3.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7%,汽車類下降5.3%,日用品類下降10.1%。
全年一般貨物進出口額9151.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30.6%,其中,出口6975.2萬美元,增長10.2%;進口2176.1萬美元,下降68.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6%,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0.3%。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270.0億元,比上年下降0.8%。全年地方財政收入91.2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7.4億元,增長10.6%。其中,稅收收入74.2億元,增長10.4%。在稅收收入中,增值稅增長28.7%,企業所得稅增長7.5%,個人所得稅增長17.6%,資源稅增長52.5%。
全年全市地方財政支出114.6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1.3億元,增長11.8%。其中,城鄉社區事務、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運輸和文化體育與傳媒分別增長4.8%、11.1%、27.6%、39.9%和71.6%,社會保障和就業下降15.1%。
年末全市轄區內銀行業機構8家,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1259.1億元,比年初增加179.4億元,增長16.6%。境內存款余額1147.4億元,增長15.4%;境外存款余額111.6億元,增長30.5%。在境內存款中,住戶存款余額314.8億元,增長6.3%;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593.2億元,增長10.3%。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532.8億元,比年初減少61.7億元,下降10.4%。其中,住戶貸款41.8億元,增長54.4%;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78.0億元,下降14.2%。
年末轄區內保險業務機構16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險業務機構10家,壽險業務機構6家。全年保險公司各項保費收入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財產險收入9.6億元,比上年增長4.5%,賠款支出3.3億元,增長19.1%;壽險收入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7%,賠款支出2.5億元,增長8.0%。
年末全市轄區內證券公司營業部8家,全年開戶數為18666戶,證券交易額為600.59億元。期貨公司營業部1家。取得經營許可證的融資性擔保機構4家,注冊資本共計5.58億元,全年擔保業務發生額8.26億元,減少6.46%;年末擔保責任余額7.37億元,減少3.79%。小額貸款公司總數達到7家,注冊資本共計5.67億元,全年發放貸款6.09億元,增長12.78%,年末貸款余額為6.97億元,增長12.78%。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共有大中專院校4所,普通中學20所,普通小學29所,幼兒園4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全市大力實施民漢“統一編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覆蓋率達100%。適齡兒童100%免費就近入園,改擴建及新建7所幼兒園。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100%;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99.3%,畢業合格率95%以上;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率90.98%。普通高考民漢綜合上線率97.94%。教師學歷合格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教育普及率等教育教學指標,均名列全疆各地、州(市)前茅。
在全市中小學中,有自治區級示范高中3所,市級示范學校18所,規范化學校20所,自治區級德育示范學校13所,市級德育示范學校20所,市級德育達標學校16所。在全市幼兒園中,有自治區級示范性幼兒園4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13所,規范化幼兒園9所。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中,有市級特色學校41所。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穩步擴大招生規模。2017年錄取學生790人,2017年9月招收首批留學生。目前,校區在校學生1186人,在校留學生14人。
全年全市有8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復審,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5家。全年申請專利835件,其中,發明專利188件;授權專利411件,其中,發明專利76件。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擁有市級文化館、展覽館、圖書館各1座,市歌舞團1家,廣播電臺、電視臺各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和轉播臺1座、調頻發射臺和轉播臺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9.0%,電視人口覆蓋率99.0%。市圖書館全年接待讀者19.5萬人次,借閱書刊20.6萬冊次,辦理借閱證2493個,累計辦理借閱證61011個。郵政局全年訂閱報紙1518萬份、雜志66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含兵團)125個,擁有床位編制1679張,衛生技術人員3891人。其中,醫院(含民營)12所,床位編制1632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鄉鎮衛生院2個,衛生技術人員12人。
全市共有79類體育場地1077個,其中334個室內,395個室外場地,342個全民健身路徑,5個城市健身步道,1個戶外活動營地;場地面積192.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3.9萬平方米,用地面積246.4萬平方米。萬人擁有36個體育場地。場館從業人員1248人。觀眾席位51334個。人均場地面積6.63平方米。
全年全市參加自治區年度體育比賽18項,15支代表隊、363名運動員參賽,共獲得39枚金牌,47枚銀牌,65枚銅牌,39個第四名,55個第五名,24個第六名,28個第七名,13個第八名。4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水準,25人榮獲優秀運動員稱號,2人榮獲優秀教練員稱號,4支代表隊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隊。
成功組織開展“四地五師”文化體育交流、黑油絲路藝術展、“五月中國”藝術展、“親情中華”赴蒙古、俄羅斯文化藝術交流、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演慶祝建軍90周年文藝晚會及“春雨工程”西部文化志愿服務等文化體育活動;承辦全疆第六屆“華澳杯”圍棋棋王賽、第九屆KBA籃球賽。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總人口(不含轄區內兵團人口)為442769人,其中戶籍人口307406人,暫住人口為135363人。男性人口230202人,占52.0%,女性人口212567人,占48.0%。按轄區分:獨山子區90430人,克拉瑪依區291554人,白堿灘區54842人,烏爾禾區5943人。在戶籍人口中,少數民族77916人,占25.35%,漢族229490人,占74.6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3‰。
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2695元。
十一、勞動就業和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2.4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8.18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9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8.6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6.6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07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20萬人。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保持100%。
全年全市為588名無業殘疾人發放基本生活費154.99萬元,為310名重度殘疾人發放慰問金16.76萬元,為11名殘疾學生發放自強獎學金5.1萬元。將269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納入城鄉居民最低保障范圍。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353張,在院779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3412.64萬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4511.42萬。
2017年,城鄉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10元調至430元,月增20元。
全年全市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就業、再就業3903人,其中:少數民族失業人員實現就業1372人,占實現就業總數的35.2%;女性失業人員實現就業2109人,占實現就業總數的54.0%。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78%。
全年全市參加各類職業培訓人員51777人,其中:在崗職工培訓49924人,就業再就業培訓1939人,職業資格證書取證5435人,創業培訓608人。
十二、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市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狀況良好。采用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城市空氣質量,全市空氣質量達到I級(優)的天數占全年的15.3%,達到II級(良)的天數占全年的72.1%,優良率為87.4%。2017年全市共計出現污染日46天,其中,以首要污染物為PM2.5的天數占95.7%,首要污染物為O3-8h的天數占4.3%。全年,PM2.5和PM10年均值分別為34μg/m3和69μg/m3,均滿足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規定的濃度限值要求。
全年全市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分別為55.1分貝和65.1分貝,均符合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
全年監測結果顯示,我市所有地表水源地水質項目全部達標(III類);地下水水質均達到III類功能區水域標準,水質項目全部達標;除艾里克湖外,全市河流、水庫監測斷面的水質項目全部達標(斷面水質質量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III類水質標準執行)。
全市城市道路完好率85%,亮燈率95%。城市供水普及率100%,燃氣普及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城市污水處理率95.32%。綠化覆蓋率43.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3平方米。
全年全市發生各類事故146起(不含火災事故統計),同比下降5.8%;死亡58人,下降6.45%;受傷135人,下降6.25%。其中發生生產經營性事故27起,死亡17人,按可比口徑同比計算,事故起數下降27%,死亡人數下降22.7%。
2017年,全市億元GDP死亡率為0.08人/億元,同比下降16.67%;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3.84人/萬車,同比下降8.27%。
注:〔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初步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分項與合計不等的情況,正式數據以《克拉瑪依統計年鑒—2018》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GDP)、三次產業增加值及各行業增加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三次產業劃分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三次產業劃分規定)的通知》國統字[2012]08號規定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