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喀什調查隊
2020年4月27日
2019年,全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聚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和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實現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見好,好中提質,呈現出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更加堅實的積極現象。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48.3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5.9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99.9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2.5億元,增長6.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2%,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7%,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2647元,比上年增長5.9%。
年末戶籍人口總戶數120.51萬戶,總人口462.4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4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3.24%,鄉村人口354.9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76.8%;男性233.07萬人,女性229.33萬人。
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口9.55萬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65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4%。全年轉移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84.17萬人。
全年喀什市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0%。八大類商品中,食品煙酒類上漲5.7%,衣著類下降5.2%,居住類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2.3%,交通和通信類增長0.3%,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2%,醫療保健上漲1.4%,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6.3%。
供給側結構改革扎實推進。全地區嚴格控制過剩產能和“三高”產業落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8%,同比降低1.4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10.2元,同比下降1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15.8天,同比減少8.3天。商品房待售面積2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9%,其中住宅待售面積7.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5.2%,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15.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2%,投資額占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的35%,較同期提高10.7個百分點。全年新增減稅降費9.96億元。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年全地區27.33萬人實現脫貧,512個貧困村退出,7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2%。年末全地區未脫貧人口7.72萬人。
二、農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545.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25.8萬畝。小麥播種面積323.7萬畝,玉米播種面積246.3萬畝。棉花播種面積652.9萬畝,瓜果類播種面積69.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78.9萬畝,甜菜播種面積10.1萬畝。
全年糧食產量266.0萬噸,其中小麥產量134.5萬噸。棉花產量75.3萬噸,玉米產量122.9萬噸,蔬菜產量234.2萬噸,瓜果類產量182.6萬噸,甜菜產量50.4萬噸。
全年林果業總產量195.6萬噸,比上年增產1.6%。其中,蘋果15.4萬噸,增產8.7%;葡萄11.6萬噸,增產2.1%;杏子38.1萬噸,減產14.1%;石榴4.9萬噸,增產0.4%;梨子1.7萬噸,增產16.0%;紅棗68.8萬噸,減產6.5%;核桃27.9萬噸,增產7.2%;巴旦姆7.6萬噸,增產25.2%。
年末全區牲畜存欄711.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1%;年末牲畜出欄頭數630.6萬頭(只),增長4.3%。全年肉類總產量19.54萬噸,增長4.5%。奶產量13.17萬噸,增長6.4%。禽蛋產量7.31萬噸,增長6.5%。
全年水產品產量1.44萬噸,比上年下降0.7%。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38萬噸,下降2.1%;捕撈水產品產量0.05萬噸,增長25%。
2019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77.3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1%。擁有大中型及以上拖拉機6.71萬臺;小型拖拉機10.47萬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8.66%,機耕率98.5%,機播率92.03%,機收率39.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5.5%;股份制企業增長6.4%;私營企業下降4.4%。按工業三大門類劃分,采礦業下降18.5%;制造業增長9.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6%。按輕重工業劃分,輕工業增長12.8%;重工業增長5.1%。
在地區重點監測的行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8.9%;建材工業增長12%;紡織工業下降15.1%;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6.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7.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54.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9.1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分工業門類看,采礦業實現利潤0.4億元,下降60%;制造業實現利潤7.4億元,下降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1.3億元,增長218.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57.5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9.62%,比上年提高2.86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02.75億元,比上年增長2%。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8.59億元,比上年下降1.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2.93億元,增長3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5.71億元,增長3.6%;金融業增加值42.14億元,增長6.1%;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92.65億元,增長6.6%。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20億元,增長27%;營業利潤13.29億元,增長776%。
全年貨物運輸量4587.07萬噸,比上年增長16.0%。其中,鐵路完成貨運量994.94萬噸,增長12.3%;公路完成貨運量3590.98萬噸,下降1.1%;民航完成貨郵吞吐量1.15萬噸,增長31.4%。
全年旅客運輸量3946.41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22%。其中,鐵路完成客運量658.36萬人次,增長20.4%;公路完成客運量3012.40萬人次,下降9.6%;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275.64萬人次,增長21.3%。
年末全地區民用汽車保有量60.22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52.74萬輛。
全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2.06億元,比上年增長20.9%。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完成7703.97萬件,增長9.6%;郵政寄遞服務業務收入完成0.50億元,增長14.1%。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35.87億元,增長7.6%。年末全地區固定電話用戶數28.97萬戶,增長12.7%;移動電話用戶327.21萬戶,增長1.3%。電話普及率77.03部/百人。互聯網寬帶用戶53.40萬戶,增長39.6%。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39億元,比上年增長9.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3.99億元,增長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2.40億元,增長9.1%。按消費形態劃分,商品零售額192.00億元,增長9.1%;餐飲收入額34.39億元,增長8.9%。按規模劃分,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3.14億元,增長12.6%;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3.25億元,增長7.8%。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按商品類別劃分,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3%,飲料類下降11.0%,煙酒類增長18.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20.2%,化妝品類增長31.6%,金銀珠寶類增長5.5%,日用品類增長27.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6%,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3.0%,汽車類增長13.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1.1%。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4.5%。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5.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6.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41.4%),第三產業投資下降8.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8.85億元,同比增長213.6%。其中住宅投資同比增長143.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同比增長220.0%。商品房銷售面積28.5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0.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5.17萬平方米,增長65.6%。商品房銷售額11.3億元,增長151.9%,其中:住宅銷售額9.79億元,增長199.7%。
七、對外經濟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6%。其中,出口20.9億美元,增長31.7%;進口0.3億美元,下降15.8%。貨物進出口順差(出口減進口)20.6億美元,比上年增加5.08億美元。
八、財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稅收收入37.24億元,增長8%。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01.3億元,增長16.2%。
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744.19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263.09億元,下降6.1%;住戶存款余額789.04億元,增長6.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91.76億元,增長12.5%。其中,住戶貸款207.58億元,增長8.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84.18億元,增長13.8%。
全年保險公司各項保費收入38.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財產險收入23.49億元,增長24.8%;壽險收入15.32億元,增長13.7%。
全年各類保險賠款及給付支出15.21億元,增長45.9%。其中,財產險賠款13.04億元,增長32.6%;壽險給付2.17億元,增長24.5%。
九、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0%。其中,工資性收入19112元,經營凈收入1917元,財產凈收入350元,轉移凈收入60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6%。其中,工資性收入3510元,經營凈收入2908元,財產凈收入104元,轉移凈收入2863元。
年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萬人,比上年增加4.36萬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在職參保人數15.54萬人,增加1.1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36.44萬人,增加3.9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9.59萬人,增加5.2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繳費人數24.48萬人,增加4.14萬人;工傷保險參保繳費人數31.99萬人,增加5.0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繳費人數32.66萬人,增加7.93萬人。全地區共有10.73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1.74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地區社會福利院4個,床位數835張,集中收養624人;特困人員供養機構54所,床位4776張,集中收養3277人;兒童福利院11個,床位數3209張,集中收養1345人;社會福利醫院1個,床位數480張,集中收養444人;救助站3個,床位數370張,集中收養23人。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2019年,全年全地區爭取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3個,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專項22個。年末擁有縣以上部門屬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3個。其中:自然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2個,科技信息與文獻機構1個。重點實驗室1個。已掛牌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2個,科技型中小企業13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個,其中,自治區級2個。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自治區農業科技園區4個。星創天地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眾創空間5個,其中,國家級1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其中,國家級1個。
普通高等院校1所,2019年招生4008人,其中:少數民族1612人;在校生數15957人,其中少數民族8706人;畢業生數2765人,其中少數民族1551人。教職工1087人,其中少數民族444人。現有專任教師584人,其中少數民族212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91人,占32.7%,碩士及以上學歷465人,占79.6%。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7所,全年招生21597人,在校生63975人,畢業15817人。
普通高中43所,全年招生34044人,在校生107390人,畢業生36302人。
初中94所,全年招生75232人,在校生206412人,畢業生63481人。
普通小學1075所,全年招生146494人,在校生682720人,畢業生78544人。
特殊教育學校5所,全年招生247人,在校生1284人,畢業生202人。
幼兒園1804所,全年招生109860人,在校生414054人,畢業生144289人。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全地區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公共圖書館13個,文化館119個,文化站210個。擁有廣播電視臺13座,鄉鎮廣播站16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0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13%;
全年全地區接待游客1517.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3.4%;旅游收入152.13億元,增長68.7%。目前全地區共擁有A級景區49處,其中,5A級3處,4A級8處;星級飯店27家,其中5星級1個,4星級2個;星級農(牧)家樂168個,旅行社32家。
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309個,擁有床位29381張,衛生技術人員2190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016人,注冊護士8621人。醫院140個,其中,綜合醫院113個,專科醫院11個,民族醫院11個。醫院擁有床位20636張,衛生技術人員1405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089人,注冊護士6304人。衛生院170個,擁有床位8317張,衛生技術人員476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97人,注冊護士1337人。婦幼保健院(所、站)13個,擁有床位215張,衛生技術人28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4人,注冊護士85人。村衛生室2405個,鄉村醫生4349人,衛生員500人。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衛生技術人員405人。
全年參加自治區青少年比賽,獲得金牌16枚,銀牌30枚,銅牌30枚,體育道德風尚獎2個。其中優秀運動員23個,優秀教練員8個。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地區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5萬畝,退耕還林面積27.2萬畝。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868.9萬噸標準煤,比去年增長4.0%。規上發電企業清潔能源發電量20.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5%,占全部規上發電企業發電量的28%。規上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54.99萬噸標準煤,增長15.8%;萬噸以上重點能耗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59.62萬噸標準煤,占規上工業綜合能耗的91%。全社會用電量93.49億千瓦時,增長25.8%。
全年監測的塔什庫爾干河、葉爾羌河、蓋孜河、提孜那甫河、庫山河、喀什噶爾河、吐曼河、克孜河8條河流15個監測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15個,占比100%;2座湖庫4個監測點位水質優良比例占到100%;14個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均未受到人為污染,達到國家Ⅲ類以上水質水源地6個,占比42.86%,水質保持穩定的水源地8個,占比57.14%。喀什市有效監測天數364天,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數141天,占38.8%;污染天數223天,占61.2%。
全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71起,死亡32人,受傷57人,直接經濟損失22.18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120起,下降62.83%,死亡人數減少3人、下降8.57%,受傷人數上升26人、上升83.87%,直接經濟損失減少181.82萬元、下降89.13%。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25人,下降13.79%;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4.28人,下降8%。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人,同比持平。
十三、四省市對口援建項目
2019年四省市對口援建項目247個,援助到位資金68.11億元,資金到位率100%,其中,山東省援助項目52個,援助到位資金14.52億元;上海市援助項目104個,援助到位資金28.35億元;廣東省援助項目52個,援助到位資金12.54億元;深圳市援助項目39個,援助到位資金12.7億元。
注釋:
[1]本公報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總產值及增加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近年來,隨著人們出行方式的變化,居民自駕出行、網絡約車及拼車人數增長較快,分流了公路客運量,導致旅客運輸量下降。
[4]居住類價格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和水電燃料等價格。
[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社會保障等數據來自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口數據來自地區公安局和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物價指數來自國家統計局喀什調查隊;財政數據來自地區財政局;畜牧數據來自地區畜牧局;水產品產量數據來自地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數據來自地區農機局;外貿進出口數據來自烏魯木齊海關官網;旅游、廣播、電視、文化數據來自地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公路、鐵路、民航客貨運量數據來自地區道路運輸管理局、喀什火車段、喀什機場公司、莎車機場公司;汽車保有量來自地區公安局;郵電業務總量等數據來自地區郵政管理局及電信、移動、聯通公司;金融數據來自人民銀行喀什中心支行;保險業數據來自喀什保險協會;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低保、社會福利業等數據來自地區民政局;教育數據來自地區教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地區科技局;環境數據來自地區生態環境局;造林面積來自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地區應急管理局;對口援建數據來自地區援疆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自治區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反饋,其他數據均來自地區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