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上海科技統計年鑒—1986》是我國第一本科技統計年鑒,也是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的首卷。從此我們將每年一卷奉獻給讀者。無疑,該年鑒的問世是上海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向讀者提供了研究上海科技態勢,制定上海科技發展戰略和規劃,促進上海經濟發展的一本較為完整和翔實的科技信息、數據和史料。
本年鑒編輯的宗旨是力求系統而完整地對上海科技活動的規模、結構、布局、成果及其貢獻進行數量上的測定。它從宏觀上反映上海科技活動的社會經濟環境、科技活動的投入、活動狀況、產出及其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
整個年鑒由四個篇章、十八個大類、八十余個統計指標按不同編組分類構成。第一篇是上海科技活動機構篇,收編了上海科技活動機構的總體概況、構成及分布等方面的統計信息;第二篇是上海科技活動投入篇,主要收編了上海科技活動投入的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四大類統計信息;第三篇是上海科技活動狀況篇,收編了市科委主要重點攻關項目、研究與技術開發課題、教育與培訓、科技交流以及科學家和工程師流動等五大類統計信息;第四篇是科技產出及其貢獻篇,主要收編了科技成果、科技文獻、專利和發明、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人才成長、技術市場和技術引進等八大類統計信息。作為年鑒開篇,對“七五”始點的上海科技態勢進行了綜合評述。本年鑒的體系是按照上海“社會經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提出的科技統計框架模式編排的。
此外,年鑒還附錄了主要科技統計指標的解釋和說明,以及上海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一覽表,以饗有關讀者。
為了使年鑒做到國內地區間和國際間可比,以及我國歷年統計數據可連續使用,在指標體系布設、指標說明和解釋上,以國家科委現行統計年報為基礎,參照我國歷年統計慣例、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應規范,依據上海“社會經濟科技統計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科技統計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方案設計和編輯工作。
《上海科技統計年鑒—1986》主要編輯1985年的科技統計信息。年鑒從總體上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構架,是一個積木式的彈性組合體,對于那些需要而目前一時無法獲取的指標信息都虛位以待,為今后逐年增添和改進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可能。
年鑒的統計對象和范圍,不僅包括自然科學領域,而且將視野延伸到科技活動的廣泛領域之中,收編了自然科學、工程和技術科學、醫學科學、農業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諸學科領域,所有有關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密切相關的全部有計劃的活動的統計信息。
這就意味著,該年鑒不僅包括傳統概念上的自然科學領域,也包括傳統概念上的社會科學領域;不僅包括研究和實驗發展(R&D),也包括教育與培訓(STET)和科技服務(ST)S;不僅包括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也包括高校和企業中非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等等,凡此不一一列舉。尚須指出的是本年鑒企業方面僅收編了1985年全國科技普查范圍內的上海市534家大、中企業的科技統計數據。在整個年鑒的編輯中,盡管目前條件并不完全具備,而力求完整卻是本年鑒努力實現的目標。
1985年是“第六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國家“七五計劃”和上海經濟發展戰略起步的始點,為這樣一個年份留下可資宏觀管理和調控應用的科技統計信息,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
上海科技統計年鑒凝聚著我們的心血和期望。我們期望這本年鑒能夠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政策制定者,研究機構及大專院校的管理專家、研究者和有關師生提供一本有用的信息資料。
面對這徉一項艱巨而具有開拓性的工作,從歷史和地域的跨度看,這本年鑒還顯得較為單薄。我們得以自慰者,是我們在現有基礎上盡了最大的努力。
這是一個新的園地,她的問世和成長曾經受惠于諸多領導的關心,凝聚了諸多專家的心血,我們期望有識之士為她澆水施肥,刪枝剪葉,提供寶貴的意見,讓她欣欣向榮。
本年鑒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統計局聯合組織并下達任務,由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承接,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專利局、上海市經委、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以及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參加,共同努力完成的。為了便于年鑒的出版,保證年鑒的質量,經領導部門批準成立了《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編輯部》,承擔今后每年《上海科技統計年鑒》的編輯工作。
借此年鑒問世之際,我們懷著誠摯的感情,向那些為此做出過貢獻的單位和人員表示深切的謝意。讓:年鑒》的編寫成為我們共同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