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廣東省統計年鑒—1986》與讀者見面了。1986年的統計年鑒以全面、系統、翔實的內容,反映廣東省及各市、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國內、外經濟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研究廣東經濟、社會提供依據。
二、1985年是我國第六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六五”時期是我省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興旺的五年。為反映這一情況,1986年統計年鑒特別突出刊載“六五”時期我省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在內容和指標設置上增添了“六五”時期與前各時期對比的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和反映“六五”時期偉大成就的綜合分析資料10篇。
三、本《年鑒》在內容上著重反映全省宏觀經濟情況,同時,也適當反映市、地、縣及基層企業的微觀經濟情況。全書分三大部份:(一)統計圖,(二)綜合分析資料,(三)統計表。統計表有15個專業類別:①綜合,②“六五”時期與前各時期比較指標,③經濟效益指標,④人口與勞動力,⑥農業,⑥工業,⑦運輸、郵電,⑧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筑業,⑨商業與物價,⑩財政、金融,O對外經濟與旅游,⑩人民生活,⑩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Q物資消費,⑩縣(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四、按國家統計局規定,從1984年起,把村(隊)辦工業從農業劃歸工業統計。所以,工業、農業總產值的口徑范圍有較大的變動。
五、我省的農業總產值,原來系由省統計局作全省性的計算。近年來,各縣(市)統計部門均計算了農業總產值。為了便于研究縣(市)發展情況,從1985年起采用分縣(市)計算數,并據以匯總全省農業總產值數字,同時,1976年以來各年的全省農業總產值也采用分縣(市)匯總數,并對1976—1984年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等數作了相應調整。凡我局過去編印或發表的統計資料,與本《年鑒》有出入的,以此為準。
六、為便于研究縣(市)的發展情況,縣(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特增添了分縣(市)的工農業總產值、人平國民收入等重要指標,以滿足各方面的需要。
七、本《年鑒》自創刊以來,承蒙各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的關心和支持,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我們表示衷心感謝。由于編輯水平有限,敬請讀者繼續提出改進意見,以便把《廣東統計年鑒》辦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