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貴州統計年鑒一1993》是貴州統計工作成果的綜合反映。它從統計資料的側面,記載了貴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詳實情況,展示出大量的、系統的、完整的統計信息,是社會各界和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了解貴州,認識省情,研究經濟數量與質量的基源。
一、本《年鑒》內容分為十九部分,即1.行政區劃和自然資源;2.綜合;3.人口;4.勞動力和職工工資;5.固定資產投資;6.財政;7.物價;8.人民生活;9.農業;10.工業;11.能源和物資;12.運輸和郵電;13.建筑業;14.商業;I5.對外貿易和旅游;16.金融和保險;17.城市概況;18.教育、科技、文化和出版;19.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和其他。各篇末附有《主要統計指標的含義、統計范圍和統計方法,以及對歷史變動和計算價格作了簡要說明。另附有:各省、市、自治區主要經濟指標及人均水平位次;我國經濟、社會統計指標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比較;1991年和1992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二、本《年鑒》資料大部分來自全面統計調查,一部分來自非全面調查。
三、資料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單位除耕地、播種面積、交通里程照顧傳統使用習慣外,其他均采用國際統一標準計量單位。
四、使用本《年鑒》資料應注意的問題:第一,對所使用的指標含義不清楚時,請查閱本書附件中的主要指標解釋。第二,必須注意指標的口徑范圍和計價。為了使用方便,本《年鑒》在每個表里已加以說明和注解,望仔細查閱。第三,本《年鑒》中,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農業總產值、工業總產值等歷年的數據表,不能直接對比計算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若要觀察其速度,請查閱有關部分的指數表。指數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以上年為100,這表示各年的環比發展情況,一部分是以1949年為100,表示觀察的年份比1949年的發展情況,其表還可以通過定期發展速度等于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這一關系,計算出選擇任何一年為報告期比其它基期的發展情況。
五、本《年鑒》中,各項指標的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除固定資產投資部分按累計法計算外,其余部分均按水平法計算。
六、資料中的主要符號使用說明:1.“...”表示數據不足本表最小單位數;2.“空格”表示該項統計指標數據不詳;3.“一”表示無該項統計指標數據;4.“#”表示其中的主要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