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西安統計年鑒—2020》系統收錄了全市、區縣及開發區2019年經濟、社會各方面統計數據,以及重要歷史年份主要統計數據,是一部全面記載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大型連續性統計文獻資料和重要工具書。
二、本年鑒正文內容分為二十二個篇章:(一)綜合;(二)基本單位;(三)國民經濟核算;(四)人口、從業人員與職工工資;(五)固定資產投資;(六)財政;(七)物價指數;(八)人民生活;(九)城市公用事業;(十)環境保護;(十一)農業;(十二)工業;(十三)能源;(十四)建筑業;(十五)運輸、郵電和信息化;(十六)國內貿易;(十七)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十八)規模以上服務業;(十九)金融業;(二十)教育和科技;(二十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和其他;(二十二)企業調查。同時,為方便讀者使用,各篇章前設有簡要說明和主要統計指標,對本篇章的主要內容、資料來源、以及歷史變動情況予以簡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三、本年鑒統計資料的統計標準,按當時國家統計制度執行,有關指標的涵義、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在不同時期可能有所不同,使用時請注意。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按GB/T4754—2017標準執行。
四、為便于國內外讀者查閱,本年鑒全部內容均采用中英文對照編輯。
五、本年鑒中,國民經濟核算部分的2018年數據為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2003-2017年數據為第四次經濟普查修訂數據;工業部分的2018年數據為第四次經濟普查上報數據;國內貿易部分的2003—2018年為第四次經濟普查修訂數據;農業部分的2007-201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產量等和2013-2017年畜產品等為依據第三次農業普查調整后數據;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主要為增長速度等相對指標數據;科技數據(除部門數據)為2018年數據。
六、數據口徑:本年鑒中2017年起全市數據中,基本單位、國民經濟核算、農業(除個別指標)、工業、建筑業、國內貿易、服務業、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常住人口、從業人員和職工工資、信息化、企業調查、城市公用事業(除城市公共交通部分等)、財政、教育、文化、衛生、社會福利和行政區劃等指標數據包含西咸新區;2018年起人民生活、利用外資等指標包含西咸新區;2019年起證券、氣象等指標包含西咸新區。物價指數(除部分指標)、運輸郵電、環境保護、對外貿易和旅游(除部分指標)、銀行和保險、體育、戶籍人口、土地面積等指標數據為西安原口徑或不包含西咸新區數據,具體情況見表下附注。
七、本年鑒中的部分指標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八、本年鑒所使用的計量單位均依據2019年相關統計報表制度。
九、本年鑒使用的符號說明:“…”表示數據不足本表最小單位;“空白”表示該項統計指標無數據或數據不詳;“#”表示其中項;“”表示另有注解。
感謝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西安統計年鑒》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為進一步做好工作,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希望社會各界提出寶貴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