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致讀者,首先要告訴您的是:2003年卷《中國財政年鑒》征訂發行工作的主渠道改變了,即由自辦征訂發行改為郵局征訂發行,其郵發代號為2-883。這一主渠道的變化,表明了全國報刊整頓工作的進展,也說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改革在不斷深化。
其次,要與您一起分享年鑒的榮譽與價值。《中國財政年鑒》自1992年創刊至2003年已出版12卷言這期間,《中國財政年鑒》兩次參加中央級年鑒評比,均獲綜合一等獎。這里面,有您的鼎力支持與真誠奉獻。讀者的意見與建議,特別是2001年在無錫召開的專家教授讀者座談會,從刊物的內容與形式,從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從年鑒的連續性與創新,都有閃光的見地!而您的征訂與使用,不斷發揮著年鑒的社會價值!為我們改進工作,提升年鑒質量,服務廣大讀者與財經工作,均起到推動作用。
再次,要告訴您2003年卷《中國財政年鑒》又有新的變化!擇其要者,一是,2002年在新中國發展史上續寫了新的輝煌,黨的十六大以其里程碑的性質、意義和歷史性貢獻載入史冊,國家的財經工作在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取得新的進展與成就。因此,《中國財政年鑒》2003年卷新辟“重要文獻”專欄,節選了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重要報告;在第一部分選登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朱榕基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綜合經濟部門主要領導人的工作報告;在第九部分選登了李嵐清、曾培炎、項懷誠、金人慶、李榮融、戴相龍等領導同志結合經濟工作實際,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章。這些文獻、文選、文章,從總體上、全局上反映了我國政治經濟生活的主題和財政經濟的發展總貌。二是,2002年是以朱熔基為總理的上屆政府任期屆滿之年,五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舉世公認,同時,這五年也是新中國財政發展史中頗為輝煌的一段歷史。為了忠實記錄這五年的成就,并長留青史,啟迪后人,年鑒新辟專題“財政改革和發展的輝煌五年”,分11大專題加以系統記述。這11個專題是:(1)積極財政政策的決策、實施和成效;(2)1998-2002年社會主義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初步建立;(3)國家財政實力顯著增強,公共支出保障水平不斷提高;(4)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譜寫農業財政工作新篇章;(5)支持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成就顯著;(6)轉變職能,增加投入,財政社會保障職能不斷增強;(7)加大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積極促進教科文事業發展;(8)不斷增加財政投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9)大力推進稅制改革,稅收制度走向科學;(10)服務改革開放大局,開拓國際財經合作;(11)財政理論研究成果顯著的五年。三是,新一屆政府的財政部部長金人慶為((中國財政年鑒》2003年卷作序,他特別強調:財政部門的各級領導對年鑒編輯出版工作,“應予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一方面通過《中國財政年鑒》忠實地記錄過去年代的財政工作,為后人留下珍貴的一頁,另一方面通過對((中國財政年鑒》的有效運用,更好地完成面臨的財政工作任務,以利于財政改革與發展,使其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希望《中國財政年鑒》繼續發揮優良作風,與時俱進,越辦越好”。四是,第三部分“國家財政工作概況”,突出反映了中央財政當年工作的重點,第四部分“地方財政工作概況”,重點突出了地方財政工作的特色。第六部分“縣鄉財政工作交流”,選登了河北、遼寧、山東、浙江、江蘇、湖北、青海等省10個市縣的典型經驗,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五是,第七部分,“財經統計資料”占了年鑒四分之一的容量,精編了全國財經的權威資料、各地財政收支的資料,以及港澳臺地區的重要資料,這些翔實權威的信息資料,用數字、比例、圖表告訴人們:2002年中國財政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是令人信服的。六是,((中國財政年鑒》2003年卷的封面設計有了新的突破,象征著中國的巨獅和象征著資財的錢幣,具有時代感的創意構圖,將成為《中國財政年鑒》的形象化標志。
最后,我們還要告訴讀者,2003年卷《中國財政年鑒》如金人慶部長在序言中所說的,“內容豐富全面,資料翔實權威,不僅忠實記錄了2002年全國財政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并對1998至2002年財政改革和發展進行了系統回顧和總結,增強了年鑒的實用性、可讀性和存史價值”。我們深信,《中國財政年鑒》在我們共同的關愛和努力下,必將越辦越好,發揮更大的功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