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編寫《中國地區經濟監測報告》是為了全面、系統、及時地反映我國各地區經濟運行狀況、變動規律和存在問題,從而為制訂區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2008年正式出版的首部監測報告初步實現了這一目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與社會各界的需要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們提出了報告編寫的新原則,即:立足于當前、側重于中長期分析和增強資料性的原則。按照這一原則,對今年報告的內容和結構作了較大調整,增加了城市篇和專題篇,充實了綜合篇和資料篇,豐富了監測報告的內容,增強了現實針對性和中長期價值。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綜合篇,用于綜合地反映各地區經濟的總體特征和重點區域的運行情況,由前七章組成。第一章簡要地分析了2008年全國經濟運行狀況和各地區經濟運行的總體特征;第二章是對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第三章深入地分析了我國改革以來的地區經濟格局變動情況;第四章系統地比較了各地區居民消費狀況;第五章和第六章研究各地區能源消費和效率問題,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第七章分析了各地區的信息化程度和最新變動情況。
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別是地區篇和重點城市篇。地區篇用于反映各省(區、市)的經濟運行狀況,重點是揭示各地區當年經濟特征和突出問題。按地區位置相近和性質相似的原則,對所有地區進行了重新分類。重點城市篇用于反映一些重要城市的經濟運行狀況,把所有城市按照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進行分類。
第四部分是專題篇,今年是首次嘗試,是今后要重點加強的內容。這一部分側重于中長期分析,選題具有現實針對性,用于反映各地區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問題。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著重分析了一些典型地區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移、優化升級的問題;第二十五章深入探討了新疆和中亞的經貿關系;第三十一章對外來務工人員消費狀況及對廣東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深度分析。
第五部分是統計資料。這部分是今年重點增加的內容之一,由100多張分地區的統計數據表組成,豐富的統計資料將使本書成為研究地區經濟問題的實用工具書。
編寫本報告的時間非常倉促,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