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投入產出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投入產出表的形式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收入和使用過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重要工具,并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分析、需求分析、價格和成本分析、能源和環境分析等領域。
198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行全國投入產出調查的通知》(國辦發【1987】18號),決定在全國進行1987年投入產出調查,編制全國1987年投入產出表,并在以后每5年進行一次。到目前為止,國家已經編制了1987、1992、1997、2002、2007年五張投入產出表(基本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與國家同步編制了本地區投入產出表。
為滿足社會各界對地區投入產出表的需要,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編制了這本《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2007》。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投入產出表概述;第二部分為2007年地區投入產出表;第三部分是附錄。
為使讀者更好地使用本書,特別說明以下幾點:
一、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價格。與國家投入產出表一樣,各地區投入產出表也是按生產者價格編制,即包含增值稅的生產者價格,與1993年SNA推薦的不包含增值稅的生產者價格有所不同。生產者價格=購買者價格-流通費用(商業附加費+運輸費)。
二、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分類。各地區2007年投入產出表部門分類是參照中國2002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標準,按“產品”部門或“純”部門制定,共劃分42個產品部門,其中,農林牧漁業1個部門,工業23個部門,廢品廢料1個部門,建筑業1個部門,交通運輸及倉儲業1個部門,其他服務業15個部門。
三、廢品廢料。本表中“廢品廢料”部門范圍與以往年份有所不同,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02)》中的“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二是投入產出核算中傳統虛擬的廢品廢料。各部分的核算方法不同:“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部分,核算方法與其他工業部門相同;投入產出核算中傳統的廢品廢料部分,總投入構成中的中間投入為零,增加值等于其銷售值,增加值構成只包括營業盈余一項,其價值等于增加值。
四、流入和流出。與《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2002》不同,2007年地區投入產出表區分了流入和流出。流入反映本地區輸入的貨物和服務的規模,包括本地區從國內其他省份的調入和從國外的進口。流出反映本地區貨物和服務輸出的價值,包括本地對國內其他省份的調出和對國外的出口。
五、“其他”項。由于核算中各種基礎資料存在統計口徑、分類上的差異,投入產出核算的結果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誤差。這次地區投入產出表中以“其他”項的形式保留了誤差項。投入產出表行方向上的平衡關系是:中間使用+最終使用+其他=總產出+流入。
六、由于投入產出核算采用分級核算制度,因此,盡管國家統計局制定了統一的編制方法,但由于依據的基礎資料存在差異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全國表不等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表的簡單匯總。
七、本資料中部分數據合計數或相對數由于單位取舍不同而產生的計算誤差,均未做機械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