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統計年鑒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年鑒分省、行業總索引 ]
統計公報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統計公報分省總索引 ]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統計年鑒下載 > DDD

中國地區經濟監測報告2011(PDF版)

上傳時間: 2012-01-15
點擊次數: 279
內容年份: 2010(為何年鑒的內容年度跟名稱年度不一致?
下載地址:
PDF版10金幣
資料簡介: 《中國地區經濟監測報告》自2008年開篇以來,已走過四年的探索歷程,內容和結構不斷地調整,以期達到全面反映地區經濟運行狀況、揭示地區經濟變動規律的目的。今年的結構延續上年設計,由綜合篇、地區篇、重點城市篇、專題篇和統計資料篇五部分組成。

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完全消退,世界經濟仍在艱難地復蘇,而新的危機又突然襲來,歐洲陷入了主權債務危機,再次對我國經濟形成巨大沖擊,但各地區都較好地化解了危機的影響,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增速普遍高于上年,有5個地區超過15%,最低的也有9.90/}31個地區中只有一個地區的增速明顯低于上年。然而歐債危機的后果依然清晰可見,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在二、三季度出現了普遍回落,有9個地區遭受了嚴重影響,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比一季度的回落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而幾乎未受影響的地區只有5個。

2010年,經濟大省的經濟發展狀況稍差于其他地區。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和河南的生產總值增長12.3%,雖然增長很快,但比各地區加權平均值低0.8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2%,比全國低3.5個百分點。經濟大省的個人收入和消費增長與其他地區相當,沒有明顯差異。

2010年,后發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繼續好于先發地區。后發地區的生產總值增長13.4%,比先發地區高1.3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8%,比先發地區高9.6個百分點。但兩者的個人收入增長速度接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均在11%附近。

2010年,高房價地區的經濟增長明顯較弱。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廣東和海南的生產總值增長11.4%,比各地區加權平均值低1.7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房價最高,購房壓力最大,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0.2%和9.9%,是全國最低的。

2010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的經濟均實現快速增長,區域之間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加,發展水平最高的東部增長12.3%,是各區域中最低的,西部、中部和東北的增速比較接近,分別比東部高1.9,1.5和1.3個百分點。從經濟發展后勁看,東部也是最弱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5%,分別比東北、中部和西部低7.9,5和4.7個百分點。區域之間的個人收入增速幾乎相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略高于11%

第四章以兩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為基礎,考察了2004一2008年的我國產業布局演變過程。通過計算區位墑、集中率、專業化指數和區位基尼系數,發現大部分制造業開始從東部向中、西部和東北轉移,轉移力度最大的是一些資源加工型行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等資源加工型行業主要由西部承接;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的主要承接地是中部和東北地區;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家具制造業等,均由中西部承接;通用設備制造業和專業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大型儀器設備制造業承接地主要是一些條件相對較好的省份,如河南、遼寧和四川。

今年的專題篇對一些區域性問題、某些地區特有的問題和地區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展開分析。第15章對構建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性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中原經濟區發展目標和實現步驟。第16章揭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目前尚處于低級階段,京津聚集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但是對河北輻射帶動力弱,僅在服務京津的領域實現局部低水平對接。第17章從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探求廣西的發展路徑,著重選取與廣西可比性較強的江西、內蒙古和天津進行比較,從比較中發現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第18章剖析了北京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大型企業的高端引領作用不足,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一枝獨大”、發展層次不高。第19章用2004年至2008年上海市城市居民住戶調查數據研究居民收入流動性,通過計算得出了上海居民收入流動性較強的結論,并測算了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因素對個人收入流動性的影響。第20章從全球競爭的角度對新疆擁有突出優勢的番茄產業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回顧了曲折的發展歷程,考慮了比較優勢、存在問題和限制因素,提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第24章研究了甘肅經濟發展資源環境承載力,構建了甘肅省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編寫本報告的時間非常倉促,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免責說明: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分享目的僅供愿意了解相關專業學習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tjcn.org,我們將及時刪除!
關閉
關注公眾號 獲取新動態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久久婷五月综合97狠狠澡,亚欧人成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高清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婷婷久久夜夜亚洲最大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