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一、《中國審計年鑒》(2006卷)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主辦并組織編纂的第十部年鑒,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資料性、實用性、前瞻性和館藏價值。本卷年鑒全面、系統、集中地反映了我國2005年審計工作發展的總體概況,起訖時間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二、本卷年鑒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記錄中國審計歷史進程、展示中國審計工作風貌、探索審計事業發展規律、推動審計工作穩健發展為宗旨,極富專業特色。
三、本卷年鑒文字部分由“特載”,“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審計署工作概況”,“地方審計機關”,“科研、培訓、出版、學術團體”,“審計理論與科研”,“內部審計”,“重要財經審計法規”,“審計結果公告”,“大事記”,“審計工作統計”及“附錄”等部分組成。
四、本卷年鑒基本保持了以往的編撰體例和風格,增加和調整的部分如下:
1.圖片部分結合形勢發展和審計工作特點,增加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嚴謹細致提高質量’年活動”欄目,將其他欄目調整為“特載”、“會議回放”、“國際交往”、“領導調研”、“基礎建設”、“一線風采”,以便更直觀地反映審計工作風貌。
2.由于特殊原因,本卷年鑒沒有收錄“解放軍審計署工作概況”。
3.將“審計科研成果及論文”欄目調整為“審計理論與科研”,增加了審計理論和科研方面的內容,以增強年鑒的信息量和前瞻性。
4.附錄部分收錄了香港、澳門審計工作概況,審計署和部分地方審計機關表彰的優秀審計項目名錄及審計專業媒體名錄。
五、本卷年鑒繼續沿用上年度年鑒體例,采用欄目、條目、統計表等體例分類排列,欄目下設類目和條目。各類目和條目在字號、字體及編排上均有區別,以方便讀者閱讀。
六、臺灣地區的審計資料暫未編人。
七、本卷年鑒采用的稿件均由審計系統和相關部門提供。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各級審計機關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此深表謝意!
由于編輯人員水平有限,缺點和遺漏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