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
中國癌癥基金會《中國腫瘤臨床年鑒》第三屆編輯委員會主持的《中國腫瘤臨床年鑒》(以下簡稱《腫瘤年鑒》)出版發行工作已有三個年頭了,由于全體編委同仁們的努力與協作,《腫瘤年鑒》發行量已由不足千冊,發展到現今的5000冊。在《腫瘤年鑒》的出版工作中,可歸納為已走出了三大步。首先,通過編輯《腫瘤年鑒》,團結了國內腫瘤學界的大批專家、學者,這一精英團隊保證了《腫瘤年鑒》的質量;其次,《腫瘤年鑒》是采用了循證醫學的綜合分析和提煉的方法,結合專家學者個人的經驗,撰寫出系統和結論性的文章,保證了《腫瘤年鑒》在學術上的可靠性、權威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第三,《腫瘤年鑒》的編輯方針,已走出了一般年鑒的老框框,是定位于科學年鑒的新面貌—原著年鑒,即《腫瘤年鑒》是一原始文集,而非一般的二次文獻的收集。因此,對國內腫瘤臨床學者已顯其影響,并日益擴展成為搶手必讀的大眾信息媒體!赌[瘤年鑒》在推動我國腫瘤臨床發展、提高水準、推廣學術交流等方面做出的貢獻已成共識。
《腫瘤年鑒》為不斷提升我國腫瘤臨床學科的知名度和水平為既定目標,在新時期、新階段內,要牢固樹立黨和國家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腫瘤年鑒的編輯工作,要準確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不斷深化學術內涵,以年鑒的質量作為生命線,力求使《腫瘤年鑒》成為中國腫瘤學術發展的標桿,力求推動腫瘤臨床不斷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爭取為杭癌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腫瘤臨床年鑒》編輯委員會在中國癌癥基金會彭玉理事長的領導和支持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鼎力相助以及支持下,《腫瘤年鑒》質量與學術水準逐年提高,在國內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權威性進一步增強。今年的全國科技大會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的社會。在創新體系中知識、技能的創新列為首,是先行,也是基礎,《腫瘤年鑒》的職能是傳播新知識、新技術為己任,要繼續發揮其引領作用,以服務求支持,謀發展,把我國腫瘤臨床的學術與經驗推向世界。
《腫瘤年鑒》創刊至今,僅有十余年歷史,而我國腫瘤學發展史卻已久遠,尤其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極快,為此《腫瘤年鑒》除繼續發揚其現有的職責外還有許多工作可做,如付我國腫瘤學歷史的搜集,時現存腫瘤研究機構、發展歷史的撰寫,以便交流與探索。由此可見《腫瘤年鑒》僅靠現存的編委會是不夠的,需要有更多能人志士為《腫瘤年鑒》發展出謀劃策,在現有的老作者中,有人表示能為《月中瘤年鑒》撰稿為榮而不求其他,我們為有這些作者而感到欣慰,是他們伴隨著《腫瘤年鑒》成長發展,我在此表示感謝!并期望更多的學者投入這一工作中來!發展中的《腫瘤年鑒》將不斷吸收新鮮力量,以達到更新,同時也應有一個務實、穩定的機構來保證,我認為具有二者,《腫瘤年鑒》將能與我國同步走向創新型社會,走向世界! |